然而,7月16日,紫金矿业再次发生渗漏事故,又有500立方米污水流入汀江。
4. 与当地社区共同努力,恢复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负荷 以爱普生最新的EB-1775W投影机为例。
同时,作为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爱普生将继续与其所在地的社区齐心协力,共同恢复和保护生物的多样性。[page]爱普生根据世界各地的具体情况实施产品回收政策,现在已经在全球的所有主要市场,超过34个国家和地区推行了成品或消耗品的回收,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均实现成品和消耗品回收。这项技术的一个典型应用就是交互式投影机EB-460iEB-450Wi。2008年4月,爱普生在日本联合兄弟、佳能、戴尔、惠普以及利盟主要打印机制造商启动了墨盒返乡项目,在日本各地如邮局等处设置了回收箱,用户可以把用过的打印机墨盒放到回收箱里,经过分类处理之后将墨盒集中运送到回收工厂。在中国,爱普生的制造工厂同样注重生产与运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
酒井明彦表示,墨盒返乡项目除了得到回收废弃耗材保护环境的好处,这个项目还拓宽了残疾人就业机会。通过对回收的墨盒、硒鼓进行环境无害化处理,将其变成再生资源,形成良性的循环。虽然大部分国家都同意气候变化的争议一直存在,但宁可信其有,也不能拿人类的生存和长远的发展作赌注。
更多的经济刺激就能奏效吗?应对气候变化的思路需要适时调整。一份披露的电报显示,2010年2月,美国气候变化谈判代表潘兴在布鲁塞尔对欧盟气候变化委员康妮表示,考虑到他们需要资金资助,小岛屿国家可以成为我们最好的联盟。气候变化谈判的底线坎昆大会上,日本成了焦点。近日,奥巴马费力推动规模达8580亿美元的减税方案在两院获得批准。
美国在清洁能源产业上过于华尔街式利益权衡,是无助于解决全球性的气候问题。美国国会新的党派势力划分,也使得奥巴马在哥本哈根所做的在2005年基础上减排17%的承诺成为空谈。
美国躲过了《京都议定书》第一阶段的减排限制,面对第二阶段的国际舆论压力,美国一方面想当应对气候变化的领导者,另一方面又不愿意承担其应承担的成本,美国的新思路就是让别的国家付出更高的减排成本。经过美国中期选举,2011年1月,共和党人将重新夺回众议院的控制权,在美国国会越来越以党派界线划分投票立场的形势下,未来两年里,在气候政策上趋于保守的共和党都不会支持新的减排承诺,连2010年的《气候法案》也有无限期搁置的危险。无论是美国国内政治形势小气候,还是世界经济形势的大气候,都不利于当前推动气候变化谈判,也许我们还需要耐心等待更合适的时间窗口。美国 不能一方面要求中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承担节能减排的义务,另一方面又对中国的绿色环保政策进行指责。
2010年10月,美国甚至启动对中国清洁能源有关政策和措施的301调查,认为中国对新能源产业的补贴 威胁了美国新能源产业的就业机会和国际竞争力,而与此同时美国公布的《复苏与再投资法案》中,给予美国可再生能源产业的补贴高达252亿美元。这与美国在其中的作用是分不开的。日本代表公然表态永远不会就《京都议定书》第二阶段承诺减排目标,坚决反对延长《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这实际上就是让《京都议定书》到期作废,同时也废弃了该协议所确定的双轨制减排原则。坎昆会议的成果还包括成立一个知识产权和技术转让委员会,进行相关技术合作,同时设立了针对发达国家的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框架,对于发展中国家国内减排则引入了国际磋商和分析程序。
在进行多边气候谈判的同时,也应该推动在二十国集团中主要大国间的协商,必要时要展开核心国家的双边气候谈判,多层次、多渠道建立公平合理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制度。美国国内因素的干扰正如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所强调的,现在很多国际议题仅凭美国一己之力是难以完成的,但是没有美国参与多边议题也是难以达成的。
坎昆会议再次开出了空头绿色支票,发达国家承诺在2020年前每年拿出1000亿美元来帮助贫穷国家实现更清洁的发展方式,而资金如何筹集、发展中国家获得资金的条件等细节,都没有涉及。对坎昆会议最终协议,尽管玻利维亚一个国家反对,但大会主席、墨西哥外长埃斯皮诺萨还是宣布协议通过,这种对多边谈判一票否决制的灵活掌握,是提高多边谈判成效的有益尝试。
拉拢和分化,利诱和威胁,美欧等发达国家的虚伪本性得到了更鲜明的体现。在清洁能源、节能减排等领域,具有资金和技术优势的发达国家,应该率先促成在国际层面形成政府间的合作机制,联合开发,并构建一个开放性、共享性的新能源知识产权体系,在提高化石能源使用效率的同时,不断创新降低新能源的使用成本,以维护全球环境,比如将全球气温升幅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作为目标,而不能以盈利作为优先原则。部分新当选的共和党议员甚至表示,他们并不认为人类的活动造成了全球变暖。虽然如今美国说这类话的底气没有以往足了,但基本属实。按照目前低碳技术水平和成本,低排放就是高成本的代名词,或者被视为一种变相的征税。《京都议定书》于1997年在日本京都拟定,是目前为止气候变化领域唯一一个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协议。
减税成了各国应对经济持续低迷的不得已的选择。坎昆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2010年12月11日凌晨疲惫落幕,会议通过的《公约》和《议定书》发出了积极的信号,维护了《京都议定书》所确定的双轨制谈判原则,挽救了气候谈判。
气候和环境本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产品,既然是作为公共产品,爱护地球家园、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就不是一个可以完全依靠市场机制来解决的问题,过多地强调经济利益和狭隘的国家利益,可能会偏离初衷。近一个时期闹得沸沸扬扬的维基解密事件,暴露出了美国在应对国际事务时更真实的层面,其中就包括气候变化问题上的考量
当地岛民乌苏拉拉克瓦告诉晨报记者:每年11月至次年3月的巨潮频发,大风一吹,潮水能够席卷整个岛屿。卡特里特群岛没有高楼,没有工厂,也没有汽车,有的只是绿宝石色海水包围的白沙滩、浓密椰林,以及一座教堂和一所学校。
英国记者丹伯克斯曾两度造访卡特里特群岛,见证了首批岛民的搬迁。这些家庭是根据家庭人数、在岛上是否有足够的食物供给、是否有钱支付医疗及子女教育费用、是否能够在接下来的两年里在岛上生存等条件下选出的。这不仅意味着岛上洪水泛滥,更重要的是它夺去了岛民的食物供给。我们建筑了堤坝,种上红树林,然而这些努力都没有得到真正的回报。
首批搬迁的共有5个家庭,拉克瓦为他们筹集了5500美元,搬至对岸的布干维尔岛上。位于南太平洋上的卡特里特群岛属于巴布亚新几内亚,由6个最高海拔只有1.5米的环状珊瑚岛组成,共有约2500名居民。
咸水扼杀了面包树,井水也不能用了。据说他们感到与家人分离非常辛苦,创造新生活也很困难。
原本5人在新家栽种的蔬果也开始收成,使得留下的两人可接家人同住。卡特里特岛民也曾为保卫家园进行过抗争。
但政府的动作相当缓慢,他们的新家可能要到夏天才能完全造好。早在40年前,我们就开始体会到风暴和海平面上升带来的威胁。由于岛屿萎缩、食物得不到保证,去年4月,该岛5个家庭的父亲尝试搬迁到大海对岸较大的岛屿上,被外界称之为全球首批气候难民。在其他岛上生活,跟这里完全不一样。
这5个家庭的父亲乘坐香蕉船来到布干维尔岛,受到当地原始居民、岛教区议会代表的欢迎,当地妇女还举行了一个传统的欢迎仪式。然而他们的新生活并不顺利,记者最近通过电子邮件采访到这次搬迁的负责人以及曾经两度前往该岛的英国记者,据他们透露,由于难忍与家人的分离之苦,最近已有3人返回家乡。
我想这需要花费的时间比他们想像的要多得多。他说:不过已经有另外3个人被挑选出来,代替返回到岛上的3人。
人随时可能被海水冲走岛民乌苏拉拉克瓦:海水摧毁了我们种植蔬菜和水果的花园,把我们的椰子树连根拔起。巴布亚新几内亚政府早前曾发出一项声明,由于资金操作出现失误,计划用于帮助岛民搬迁的140万英镑至今仍未到账。